职业培训师的出路、实践和规划
发布日期:2015-12-04浏览:2694
职业培训师的出路、实践和规划
当我接到一个客户需求,第一步是初步了解客户需求。通过各种渠道,了解企业的产品、客户群、所在行业的特点,了解企业文化、人员素质、管理基础,当然,更要了解这个培训需求产生的背景。
接下来第二步就是现场诊断。主要分两方面。一方面是跟培训负责人沟通。明确企业高层对该培训的期望和要求,同时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素质基础,明确培训的起点。第二方面是做现场勘察,以验证初步了解的情况,加深印象,方便在培训时灵活运用。现场诊断结束后,我们对这个课程就已经有了大体的轮廓:明确了课程名称、课程目标、学员情况及课程几个大的模块。然后就是第三步开发课程大纲了。根据现场诊断的结果,结合客户的需求和学员的特点,为客户量身定做课程大纲。
大纲经过反复沟通确认后,接下来就是第四步课前需求调查了。我会为每个课程设计相应的课前需求调查表,发给客户请他们进行反馈,我从中找到培训的重点,以此做为讲义制作的依据。经过以上的步骤之后,从我的讲义就已经可以体现出“实用、有效”的特点了。
大家都知道,需求调查只是培训的准备工作。那么,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呢?这就是我要跟各位分享的第二个话题。作为内部讲师,有着熟悉企业流程、人员、产品情况等优势,比较容易得到学员的认同。但当我们一旦成为职业培训师,我们会发现:每一次培训都是新的挑战!为什么这样讲呢?就我而言,我接单是要挑客户的。但也只是挑老板的观念、企业的文化。一旦接了单,我们是无法选择学员的。举两个例子。一个是今年4月份给无锡一上市公司做《领导艺术》的培训。本来谈好30人参加的,但培训当天,我发现下面密密麻麻坐了70位。在座各位都是专业人士,相信都很清楚:对于这种互动性很强的课程,参加的人数越多,在课程气氛的掌握,节奏的控制方面的难度就越大。这是第一个例子。第二个是今年7月份,我给苏州一企业做为期两天的ISO9001内审员的培训。第一天是6个小时的ISO条文讲解。大家都知道:ISO条文就象法律法规一样,是很枯燥的。我通常会结合企业的流程、表单和文件去讲解,以方便学员理解和记忆。但我发现我的这些学员,不但对ISO9001没有概念,对流程不熟悉,文件没有看过,甚至当我问道:“你们今天的课程名称是什么”时,他们居然答不出来!。。。我想请问各位: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,你们会怎么做呢?每次在这种情况下,我都对自己说:“没有坏学生,只有不称职的老师;虽然我们不能挑选学员,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。”因此,这两次培训的效果都是很不错的。
今天因为时间关系,我无法把当时的具体操作跟各位进行分享。大家若有兴趣的话,可到我的博客去看看,在我的日志和培训报道中都有记载。以上是关于实践方面,下面我谈三点体会:
1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。有所不为,才能有所为。
2、明确定位。如果我们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培训师,我建议大家先分析自己的职业生涯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优势,自己的特长在哪里?是销售、HR还是管理?明确了这点之后,我们就要开始两条腿走路了。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的专业做得更加专精。另一方面,我们要尽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领域。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培训中如鱼得水。
3、培训不是演讲。因为最近两年常听到有人讲:目前最火的培训师是余世维、陈安之。我个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。因为大家都知道,演讲是以个人为中心的,演讲的场地更确切地说是演讲者个人表演的舞台。而培训不同,舞台是大家的!做为职业培训师,我们更象是导演。
当我接到一个客户需求,第一步是初步了解客户需求。通过各种渠道,了解企业的产品、客户群、所在行业的特点,了解企业文化、人员素质、管理基础,当然,更要了解这个培训需求产生的背景。
接下来第二步就是现场诊断。主要分两方面。一方面是跟培训负责人沟通。明确企业高层对该培训的期望和要求,同时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素质基础,明确培训的起点。第二方面是做现场勘察,以验证初步了解的情况,加深印象,方便在培训时灵活运用。现场诊断结束后,我们对这个课程就已经有了大体的轮廓:明确了课程名称、课程目标、学员情况及课程几个大的模块。然后就是第三步开发课程大纲了。根据现场诊断的结果,结合客户的需求和学员的特点,为客户量身定做课程大纲。
大纲经过反复沟通确认后,接下来就是第四步课前需求调查了。我会为每个课程设计相应的课前需求调查表,发给客户请他们进行反馈,我从中找到培训的重点,以此做为讲义制作的依据。经过以上的步骤之后,从我的讲义就已经可以体现出“实用、有效”的特点了。
大家都知道,需求调查只是培训的准备工作。那么,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呢?这就是我要跟各位分享的第二个话题。作为内部讲师,有着熟悉企业流程、人员、产品情况等优势,比较容易得到学员的认同。但当我们一旦成为职业培训师,我们会发现:每一次培训都是新的挑战!为什么这样讲呢?就我而言,我接单是要挑客户的。但也只是挑老板的观念、企业的文化。一旦接了单,我们是无法选择学员的。举两个例子。一个是今年4月份给无锡一上市公司做《领导艺术》的培训。本来谈好30人参加的,但培训当天,我发现下面密密麻麻坐了70位。在座各位都是专业人士,相信都很清楚:对于这种互动性很强的课程,参加的人数越多,在课程气氛的掌握,节奏的控制方面的难度就越大。这是第一个例子。第二个是今年7月份,我给苏州一企业做为期两天的ISO9001内审员的培训。第一天是6个小时的ISO条文讲解。大家都知道:ISO条文就象法律法规一样,是很枯燥的。我通常会结合企业的流程、表单和文件去讲解,以方便学员理解和记忆。但我发现我的这些学员,不但对ISO9001没有概念,对流程不熟悉,文件没有看过,甚至当我问道:“你们今天的课程名称是什么”时,他们居然答不出来!。。。我想请问各位: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,你们会怎么做呢?每次在这种情况下,我都对自己说:“没有坏学生,只有不称职的老师;虽然我们不能挑选学员,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。”因此,这两次培训的效果都是很不错的。
今天因为时间关系,我无法把当时的具体操作跟各位进行分享。大家若有兴趣的话,可到我的博客去看看,在我的日志和培训报道中都有记载。以上是关于实践方面,下面我谈三点体会:
1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。有所不为,才能有所为。
2、明确定位。如果我们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培训师,我建议大家先分析自己的职业生涯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优势,自己的特长在哪里?是销售、HR还是管理?明确了这点之后,我们就要开始两条腿走路了。一方面我们要把自己的专业做得更加专精。另一方面,我们要尽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领域。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培训中如鱼得水。
3、培训不是演讲。因为最近两年常听到有人讲:目前最火的培训师是余世维、陈安之。我个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。因为大家都知道,演讲是以个人为中心的,演讲的场地更确切地说是演讲者个人表演的舞台。而培训不同,舞台是大家的!做为职业培训师,我们更象是导演。